203.insert.546.jpg

29_201110132327241oj7x.jpg29_2011101323261910DdL.jpg  

【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】 

立報╱呂苡榕 2011-10-13 23:25


【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】今年8月,動保團體聯合成立「催生動保司行動聯盟」,要求農委會升格農業部之後,設立專責單位管理動物福利,一改動保、畜產不分家的混亂。行動聯盟14日更以苦爬行動,將數萬張連署明信片送進總統府。

關懷生命協會專員黃芷嫻表示,農委會專注犬隻管理,完全忽略經濟動物、實驗動物。她說,農委會推廣的「寵物登記管理辦法」也沒落實,今年3月監察院還提糾正文,表明農委會登記管理執行不力,造成流浪動物數量持續上升,每年得耗費2億元善後。

動保預算不增反降

動保團體希望打破動保業務執行不力、動保司為過於狹隘的困局,農委會不斷強調提升部門層級,不會有問題。黃芷嫻質疑,明年農委會動保預算僅53百多萬,比今年的61百多萬還少,升格後預算反而下降,如何能做好動物保護?

流浪動物數量持續上升,多數流浪狗是因為飼主遺棄而被迫流浪,政府卻得每年耗費2億元善後。圖為人類飼養的家犬,與收容所犬隻神情大不相同;多數的流浪犬,都曾經是乾淨受喜愛的家犬。(圖文/黃士航)

聯盟希望能有專責動保司,下轄同伴動物科、實驗動物科和經濟動物科,因為動物的層面相當廣泛,並非只有同伴動物的福利才需要關照。目前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的問題鮮為人知,然而,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卻和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 

動物面臨不人道對待

以家禽飼養為例,早在1987年歐盟便提出要在10年內逐步禁用格子籠,避免家禽飼養空間過於狹小。但台灣家禽幾乎終其一生都得待在狹小擁擠的空間,家禽健康令人質疑,也危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。

動物保護涵蓋的層面廣泛,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的問題鮮為人知,圖為患有眼疾,卻缺乏照顧而淚流滿面的乳牛。 (圖文/黃士航)

此外,畜產及動保不分家,導致經濟動物的福利受忽視。以市面上普及的鹿茸為例,農委會近年不斷推廣「鹿茸」產業,今年4月更大動作宣告輔導成果,向消費者保證台灣生產的鹿茸品質。農委會統計,全台有6百多家養鹿戶、每年生產16千多公斤的鹿茸。但消費者不知道,這些活體摘除的鹿茸,造成動物多大痛苦。

收容所內因環境不佳,動物骨瘦如柴,神情淒涼。(圖文/關懷生命協會)

關懷生命協會辦公室主任林憶珊指出,業者摘取鹿茸時,會先將鹿隻五花大綁,直接鋸斷鹿茸,鹿茸內含有神經和血管,鹿隻血流滿面,疼痛不堪。「即使農委會網站上都承認鹿茸收割為一『重大緊迫』的工作,但農委會也只要求業者小心割取鹿茸後的照顧工作,絕口不提動物福利。」林憶珊強調,有了動物保護部門,才有辦法監督和要求畜產部門,提升經濟動物的福利,減少牠們的痛苦磨難。

實驗動物部分,農委會每年委託專家針對研究單位檢查,但全台206個研究機關,一年只能抽檢40家,且採取輪抽制度。換句話說,一家機構要45年才會被抽檢一次,後續監督改善的工作是否落實,也遭外界質疑。

曾在研究機構工作的蔡小姐指出,雖然動保法規定「進行動物科學應用之機構,應設置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,督導該機構進行實驗動物之科學應用。」但這些委員會多由專家壟斷,動保員或動保團體毫無置喙餘地。

環境不佳 難保實驗品質

「這些專家多是『實驗科學』範疇的專家,他們所關心的是實驗室內動物飼養方式,是否影響實驗結果的正確性。」蔡小姐說,許多已構成虐待動物的做法,在專家眼中根本不算什麼。「以兔子為例,實驗室中的兔子被關在狹小的籠中,雖然乾淨、濕度穩定,但兔子的心理狀態極度焦躁。」當外界要求改善飼養環境時,專家卻以不需要或經費不足而拒絕。

蔡小姐指出,國外許多研究已指出,實驗動物的福利與實驗正確性有顯著相關,「假使不改善實驗動物福利,實驗室花這麼多錢卻無法獲得正確結果,不是浪費納稅人的錢嗎?另方面,藥廠的動物實驗結果若不可靠,民眾吃這些藥會造成什麼後果?」蔡小姐表示,這些動物為人類犧牲,從道德角度思考,提升牠們的福利,提供更好的環境,本來就是人類的責任。

流浪貓狗常成群結隊,遭人類棄養的貓狗現出野性是為了生存、爭食與保護自身,圖為正在守衛其他在暗處睡眠的同伴而張著大眼的貓。(圖文/黃士航)

林憶珊說,消費者不應忽視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中,對其他生命造成的傷害,有專責單位,才能改善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的福利,給消費者更好的產品;甚至鼓勵不用動物實驗的人道產品出現,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。

http://n.yam.com/lihpao/garden/201110/20111013519742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p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